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
栏目列表
信息快递
市财政局精准投入 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
信息来源: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:2025-05-06


为抢抓春季农时,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稳定,确保实现我市粮食产量“二十二连丰”,市财政局立足职能定位,紧扣春耕备耕时点打好底、起好步、开好局,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47.5亿元,从多角度、全链条式构建春耕备耕支持保障体系,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。

一是保障农资安全投入。支持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安全投入,筑牢农资安全防线,严守春耕备耕“第一关”,统筹财政资金0.4亿元,落实促进种业发展相关政策,支持种子育繁推一体化、南繁基地育种等,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;实施化肥减量增效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、地膜科学回收使用等项目,促进农资投入绿色安全可靠;加大对农资安全检查支持力度,建设乡村农资供应服务网点,从源头上保障农资质量安全。二是加大农田设施建设。围绕全力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,统筹财政资金18.3亿元,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71.71万亩,创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.57万亩,建设适宜耕作、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现代化良田;提升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,支持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95万亩,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;实施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节水改造等工程,促进不同类型耕作区生态均衡,筑牢粮食增产增收基础。三是推进农机农艺发展。支持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发展,统筹财政资金7.1亿元,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,支持打造粮油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4个、大豆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县4个,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单产能力;适应性开展耕地轮作休耕,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作业260万亩、深松整地作业33万亩,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进程;依托“揭榜挂帅”农业科技攻关项目,开展农机与水、肥、种、药等因素协调机理研究,为农机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。四是提高种粮农民收益。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,争取财政资金12亿元,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、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政策,直接发挥惠农补贴政策支持保护作用;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,落实粮食产销区省际间横向利益补偿政策,争取产粮大县奖励等资金2.4亿元,支持粮油生产流通领域产业发展和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等,间接调动产粮大县农民种粮积极性。五是打造为农服务体系。构建政府、社会联动的为农服务体系,统筹财政资金0.5亿元,以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为主体,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59万亩,逐渐从耕、种、防、收等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;满足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需求,保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稳定,为农技推广服务提供经费支持;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建设,实施“百千工程”科技服务专项行动,扩展为农服务体系外延,以服务增效益。六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。建立统筹高效的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,统筹财政资金6.6亿元,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,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,稳定生猪、肉牛、奶牛、肉羊等养殖业保险;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,加大玉米螟、水稻二化螟、病虫鼠害等常规防控力度,强化草地贪夜蛾、棉铃虫等突发病虫害监测防控,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救灾应对机制,提高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。七是扶持乡村人才队伍。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,统筹财政资金0.2亿元,针对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开展高素质农民、职业农民、农民经纪人等专业培训1600人次以上,打造农业人才骨干梯队;深入实施“兴沈英才计划”,支持“兴沈英才”农业名家项目,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领军人才支撑;加大农村科技特派团、青年农民上大学等农业科技人才培育,促进乡村人才队伍科学化、知识化发展。

下一步,市财政局将不断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精准性和指向性,确保备春耕资金精准直达田间地头,高质量推动后续农业生产相关项目建设,夯实粮食和农业丰收基础,为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新高、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坚实财政保障。